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趙耀輝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,如果中國不提高退休年齡,到2050年,年輕一代必須拿出自己收入的41%用來供養老年人。(4月29日《第一財經日報》)
  時至今日。關於“延退”已經超出了“見仁見智”的各抒己見,而是挖空心思在為養老制度或因設計上的缺陷自圓其說。“延退”之爭伊始,有關方面還是顧及了一點契約精神,始終不肯承認“延退”是因養老金入不敷出,取而代之的是所謂“勞動力”、“老齡化”等藉口,甚至不顧國情地“國際接軌”。總之,“延退”不是因為缺錢,而是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。
  而在對這些所謂“利國利民”的“延退”說辭,絕大多數民眾並不領情的僵持下,有關部門或專家學者,終於吞吞吐吐地露出了養老金捉襟見肘的窘迫。然而,這本來有關養老金制度設計上,或者是具體運作上造成的問題,在某些專家學者口中,卻變成了仍需要投保人買單的“規則修正”;將由政府統籌的社會養老保險,變成了“現收現付”的“寅吃卯糧”。而一句“隨著制度贍養比的惡化”,把養老制度賦予政府的責任,轉嫁到“年輕一代”身上。
  政府統籌的社會養老保險,和五花八門的商業養老保險,共同的特點都是一份契約,都有著關於權利和義務的事先約定。而人們更趨向於政府的養老保險,並非嫌商業保險的贏利屬性,而是看重了政府養老保險有國家財政二次支付的保障。特別是在推行“計生”政策時,還給出了“政府來養老”的承諾。那麼,包含了贏利的商業保險都不會推遲兌現期限,而政府統籌的養老保險,卻要用“延退”來變兌現為續交?
  縱觀“延退之爭”,一路過來的風風雨雨,已經從儘量輓回政府面子的遮遮掩掩,發展到直接為制度卸責的直言不諱。趙耀輝教授所謂的“在當前現收現付的制度之下,養老保險成為兩代人之間‘蹺蹺板’的游戲”就是如此。他認為“隨著制度贍養比的惡化,如果老年人不願意多做一些貢獻,比如降低養老金或是延遲退休,那麼年輕人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養老‘稅率’”。如此說來,在一份有關養老的既定“契約”面前,如果不在“降低養老金或是延遲退休”之間二選一,就要“父債子償”?
  不知趙耀輝教授是不是受了關於戒煙宣傳的啟發,一種說法叫做“吸二手煙比吸煙者危害更大”,可能因為戒煙是好事,所以這種明顯帶有“挑唆”的宣傳也無人細究。但趙耀輝教授所謂的如果不“降低養老金或是延遲退休,那麼年輕人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養老‘稅率’”,確實比之前任何有關“延退”的言說“煽情”。我真的佩服死了這些專家學者嘴巴的兩層皮,當要批評年輕一代無所作為時,發明瞭“啃老”一詞,而且為了說明這個群體之大,乾脆歸納為“啃老族”。現在,用減輕年輕一代的養老負擔來說明“延退”的長遠意義,不知其中是誰在養活誰,養老金的“保險”作用又在哪裡?
  其實,趙耀輝教授擔心什麼呢?怎麼會“年輕人將不得不承擔更高的養老‘稅率’”?從來不交養老金的公務員群體,不是活的比任何人都有保障?制度都能把不交養老金的群體,“統籌”的比交養老金的退休金還高,難道交了養老金的群體,退休金反而要向下一代“啃嫰”?
  文/知風  (原標題:關於延遲退休,還有多少“專家意見”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c20gcqp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